《心經》
《般若般羅蜜多心經》是通往般若智慧的金鑰,是成佛的指南,利生的法寶,以兩百六十字濃縮六百卷《大般若經》的大智慧精華要義,詮釋最深奧精妙的佛法,闡明時空和生命緣起性空的真理。
《心經》是最受大眾喜愛的經文,常持讀誦或抄寫,可破除三障,增長智慧,時刻觀照自己,啟發菩提心。
娑婆世間,因緣和合而生,
反覆流轉,變動無常;
用片刻定靜,在筆間安頓自心,
找回初心,消除迷亂,
給自己也給世界一份最美好的安定。
春夏秋冬四時輪替,
世間萬物成住壞空,
人生必經生老病死,
心的念頭生住異滅,
覓得出世清淨的般若智慧,
消除執念,讓心靈斷捨離,
當下眼前所有靜止,
曾經的紛亂歸於寂滅,
去吧!去吧!超越煩惱!
一念之間,到達自由自在的彼岸。
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云: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,中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,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,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,以身布施,若復有人,聞此經典,信心不逆,其福勝彼,何況書寫、受持、讀誦、爲人解說。」
《辯中邊論》卷三中,提出書寫、供養、施他、諦聽、披讀、受持、開演、諷誦、思惟、修習等十種受持經典的方法。無著菩薩也說抄經有五種功德:可以親近如來;可以攝取福德;亦是讚法亦是修行;可以受天人等的供養;可以滅罪。所以抄經被認定是受持經典很好的方法之一。
在《金剛經》、《法華經》、《藥師經》,乃至《地藏經》、《維摩詰經》、《無量壽清淨平等覺經》等等諸多重要大乘經典中,都明示書寫佛經、受持讀誦、廣爲傳播,有極大的功德。因此,從六朝以後各朝代都有非常多的虔誠佛教信仰者,包括出家僧人和帝王、官吏、宮人、士大夫、平民等在家居士,爲了弘揚傳播佛法而寫經;或者爲了祈福、報恩、布施、超薦亡人而寫經。例如明代的明勳法師,未出家前爲中書舍人,一日忽患人面瘡,痛不可忍。後來由於書寫《金剛經》、《法華經》、《楞嚴經》,及《三昧水懺》,遂使疾患不藥而愈。又如宋代溫州參軍,書寫《金剛經》一卷,恭入佛殿供奉,於乘舟涉海還鄉途中,雖遇風難,而能平安抵達到岸。日本弘仁九年(八一八)春,日本國中疫病流行,死者不計其數。嵯峨天皇深感痛心。後因弘法(空海:七七四-八三五)大師上奏,以一字三禮竭誠之心抄寫《般若心經》,在《般若心經》淨書完成之際,立刻有了靈驗,疫病即時被控制,全國歡喜之聲遍及大街小巷。之後爲了解救國家的災變、民生的疾苦,後光 、後花園、後奈良、正親町、光格等五位日本天皇,亦舉行寫經。這些抄寫的經文與《般若心經》一同被奉祀於大覺寺的心經殿中。從此日本全國人民傾心於《般若心經》的抄寫奉祀。